新京報小記者團中級班參觀琺琅廠、琺琅展覽館併進行現場SD記憶卡採訪。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上接D11版)
  採訪琺琅房屋買賣廠提升觀察能力
  課程:新聞採訪——固態硬碟中華老字號北京琺琅廠
  時間:7月23日
  授固態硬碟課教師:新京報教育周刊主編巫慧
  7月23日上午,新京報教育周刊主編巫慧帶領中級班小記者前往北京琺琅廠參觀、採訪。北京琺琅廠是全國景泰藍行業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範usb基地。小記者們來這裡主要是要瞭解地理文化類稿件該如何進行採寫。
  在北京琺琅廠,小記者們首先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瞭解了景泰藍的歷史和特點,併在不同車間近距離參觀了景泰藍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的全過程,在參觀過程中小記者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隨時向工作人員或技師提問。看到繁瑣的製作過程後,有小記者問:如果燒藍後發現有失誤該怎麼辦?講解員拿著一個小鎚子和一把小錐子比劃說,會這樣一點一點敲下來。
  參觀完景泰藍製作工藝後,小記者又參觀了琺琅廠內的景泰藍博物館,並向琺琅廠的王主任進行提問。小記者圍著王主任問了很多角度各異的問題,如景泰藍工藝的傳承情況如何、景泰藍工藝技術有什麼新的發展、景泰藍製作是否對技師有害、琺琅廠招徒有什麼條件……王主任一一作出解答。採訪結束,有的小記者還請王主任在採訪本上簽下名字,並留下聯繫電話,以便進行後期採訪,做得有模有樣。
  參觀、採訪完成後,巫慧為小記者分析了地理文化類稿件的整個採寫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工作、採訪工作、稿件寫作構思過程、寫作要點等,她還找出了自己以前在《北京地理》欄目做過的景泰藍報道,評析了得失。
  “我們在做採訪的時候一定要註意觀察細節,比如製作景泰藍非常費眼睛,很多技師都戴著眼鏡,還有我觀察到打磨的師傅手上有很厚的老繭。”巫慧還點評了小記者的提問,“有關景泰藍前景的問題就問得很好”。
  首次接觸“口述歷史”
  課程:採訪延展課程
  時間:7月24日
  授課教師:口述歷史研究中心首席記者郭曉明
  7月24日下午,中級班小記者來到位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參觀、採訪。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的老師熱情接待了小記者,並稱他們是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第一批規模比較大的尊貴的客人”。
  口述歷史研究中心首席記者郭曉明首先為小記者們播放了一段宣傳片,片中是他們訪問過的一些已入耄耋之年的抗戰老兵及文藝工作者的口述歷史的片斷,片中老人有的已逾百歲,有的已經過世。宣傳片不長卻很震撼,讓不少小記者為之動容。
  口述歷史簡單說就是聽前輩講過去的故事,挖掘歷史細節,展現歷史人物,記錄人類心靈。郭曉明說,“口述歷史有個三‘親’原則,即口述歷史者要‘親歷,親見,或者親聞’過歷史事件。”
  郭曉明介紹,研究中心共有五個組,他負責的主要是抗戰老兵的採訪。“我曾經採訪過一位抗戰老兵。他回憶,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有一個照測總隊,他們有一套裝備是專門在夜裡用來打日軍轟炸飛機的。這套裝備是兩三米長的大探照燈,旁邊配有收音器,飛機飛來時通過收音器鎖定飛機,之後打開探照燈,用炮火將飛機擊落。這些內容,書上是沒有的,這也體現了口述歷史的價值。
  之後,郭曉明為小記者們介紹了口述歷史項目的準備、採訪及整理工作。最後,他介紹了口述歷史目前存在的問題。
  講座完畢後,小記者們參觀了口述歷史博物館,裡面有口述歷史採訪中收藏的珍貴文物以及崔永元的一些個人收藏。博物館的老師還用有上百年曆史的留聲機為小記者們播放了一段音樂。  (原標題:一期班 採寫編排一網打盡(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gggwxunpr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